不畏“疫情”遮望眼,越是艱險越向前。
5月6日,溫州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2020年第一場“溫州擂臺·六比競賽”活動。這是一次大戰大考的比拼,是一次決戰決勝的較量,是一次實績實效的競賽。擂臺之上,比拼的是戰疫情、促發展的思路、舉措,比拼的是“雙線作戰”的能力、作風;擂臺之下,比拼的是“兩戰”的成效、成果,是全面小康的成色、質量。
奮斗是溫州建設“窗口”的腳步,奮進是溫州擦亮“窗口”的序章。以奮戰奮進的姿態決戰決勝,方能在“重要窗口”中展現溫州勝景!
一把手話亮點
龍港市委書記 鄭建忠
今年是龍港市發展的開局之年、首創元年。自全市開展“三強兩促”專項活動以來,龍港始終按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要求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,按下“快進鍵”,跑出“加速度”,持續掀起“三強兩促”攻堅熱潮。
堅持高站位改革,譜寫改革攻堅新篇章。以“探路者、領跑者”為使命,把2020年確定為“改革突破攻堅年”,努力謀深做實龍港改革“后半篇文章”。緊扣“大部制、扁平化、低成本、高效率”的要求,謀劃確定37個重點突破的改革項目,努力形成“點上出彩、面上突破”的局面。持續深化大部制改革,建設完善模塊化工作機制,加快政務客廳、“矛調”中心建設,面向全國招聘首批政府高級雇員,努力將“一對多”的資源劣勢轉化為“多合一”的集成優勢。全力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,實施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、宅基地使用權全市域流轉等試點,以改革加快實現全域城市化、農村社區化和就地市民化。主動對接爭取更多改革試點落戶龍港,目前政務2.0等3項改革已列入省級試點。
堅持高效能治理,打造基層治理新標桿。全力推進龍港“扁平化、社區化、網格化、信息化”基層治理體系建設,全面提升疫情管控效能和基層治理能力。實行“分片包干、組團服務”模式,啟動5個標準化的片區服務綜合體建設,設立五大服務模塊,建立9個片區警務區,構建“部門下沉服務、社會組織參與服務、社區干部和網格員對接服務”的集成服務新模式,實現90%以上個人事項就地辦理。全面完成全域“村改社”改革,全市73個村全部改為社區。劃分設置全市384個基礎網格,部門下沉力量與片區、村社所有人員整編入格,形成“三五成群”的基層服務管理工作機制。完成“城市大腦”設計方案,加快構建“1158”基層治理智能體系,創新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“龍港碼”,累計使用人數達22萬人,實現“以智管人”“以碼管人”,努力讓城市更聰明、更智慧。
堅持高質量發展,開創美好生活新局面。從最硬的骨頭啃起,對準歷史遺留的難點、群眾關心的熱點、城市發展的重點,開展重點建設項目征遷“雙月攻堅”專項行動,2個月內拆除各類房屋2000多間。從最弱的短板補起,加快推進公共衛生中心等10大醫療衛生補短板項目,僅用7天就完成市人民醫院370畝征地和政策處理;舉行“雙百億”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儀式,全面實施重大項目100個,啟動公共服務中心區、龍湖公園等龍港設市十大標志性項目,上報省級、市級未來社區各1個;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“三百三新”計劃和民營企業“龍騰計劃”,全力打造印刷包裝、新型材料、綠色紡織等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,著力培育新能源裝備、醫藥衛生材料、通用機械等三大重點新興產業。從最需的項目招起,深入開展謀大招強攻堅行動,謀劃推進醫療衛生材料產業園、印刷材料交易市場、現代物流園區、總部經濟園等項目,總投資330億元招商項目集中簽約,首次落地2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;總部回歸稅收2045萬元,到位內資6.6億元。強化與蒼南區域協同發展,推進與龍灣區戰略合作,溫州高新區龍港分園即將掛牌。
堅持高水平管理,鍛造全面過硬新隊伍。牢固樹立“全省示范、全國領先”工作標準,建立市領導“1+5”責任捆綁掛鉤聯系工作機制,市領導與片區、村社實行責任捆綁,以“一竿子插到底、一個人管到底、一道令落到底”的作風領銜推進重點改革、重點企業、重點工程、重點街區、積案化解,形成全市上下齊心協力、大抓落實的強勁合力。大力發揚敢為人先、艱苦創業的龍港精神,堅持高標準、嚴要求,努力建設大部制模式下“一人多崗、一崗多能”的精干團隊。搭建亮績比拼賽場,開展“龍港擂臺·三比三看”活動,把現場當賽場、工地當戰場,全面掀起比學趕超、奮勇攻堅的干事熱潮。
沖刺半年紅 力奪全年紅
交出一份靚麗的龍港答卷
龍港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,緊扣“奮戰1161,奮進2020”年度工作主題主線,全面開展深化“三強兩促”暨“雙百攻堅”行動,全力以赴搶時間、趕進度,凝心聚力補短板、強弱項,沖刺半年紅、力奪全年紅,努力交出一份靚麗的龍港答卷。
以更大決心抓改革攻堅
始終高舉改革大旗,堅決貫徹落實《龍港撤鎮設市總體實施方案》,努力在“大部制、扁平化、市場化、一體化、標準化”上尋找突破口和引爆點,以37個改革項目為切入點,加快探索出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可實行、可復制、可推廣的龍港經驗、龍港模式。上半年重點改革要實現突破,基層治理新模式要實現運行,大部制改革要實現集成優化,形成一批實踐成果、制度成果、理論成果,努力把龍港打造成為全市、全省展示改革的重要窗口。
以更高水平抓基層治理
充分發揮龍港基層治理扁平化優勢,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,扎牢基層單元防控網,慎終如始守牢防控底線?偨Y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創新推出的智防智控機制,加大基層治理“扁平化、社區化、網格化、信息化”綜合改革推進力度,完善“1158”基層治理智能體系建設,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,率全省之先實現5G網絡全域覆蓋。全面做好村改社區“后半篇文章”,加快推進社區干部職業化,提高基層組織管理服務能力。探索建立“基層服務綜合體+模塊化服務+網格化治理”的運行體系和“市管村居、分片服務、智能高效”的基層治理新模式,著力打造基層治理改革創新實踐區。
以更強力度抓項目建設
牢固樹立“項目為王”的理念,千方百計爭取重大生產力布局,以超常規的努力、超常規的舉措打好有效投資項目落地攻堅戰,確保全年有效投資增長15%以上,緊盯龍港十大標志性項目建設,打造新型城市形態,全域展示城市建設成果。持續掀起招商引資熱潮,深化與溫州市屬國企戰略合作,積極推動合作項目落地,全年到位資金31億元以上。堅持全域整治、全域統籌、全域推進,加快城市有機更新,全力補齊交通、教育、醫療、養老等短板,加快實現全域城市化、農村社區化和就地市民化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,努力建設成為溫州大都市區南部中心城市。
以更實舉措抓產業轉型
圍繞產業平臺提升、重大產業項目落地、重點企業培育、創新平臺打造等核心舉措,全力 做好特殊時期的穩企業、扶企業、優企業工作,確保完成全年經濟指標。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提升、鏈條化發展、集聚化布局、智能化改造。加快實施數字經濟 “一號工程”,聚焦 “四新” 經濟謀大招強,搶抓5G建設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深度融合的新機遇,不斷培育壯大新動能,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%以上,全年新增“小升規”企業50家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100 家。大力推進數字經濟“一號工程”,實施技改項目60個以上,確保技改投資增長10%以上, R&D經費支出增長25%以上。舉行龍港市首屆“創意創新創業”大賽,不斷激發全社會創新 創業熱情,努力把龍港打造成為創業創新高地。
以更高標準抓平安穩定
堅決防范疫情引發的次生風險,持續做好安全生產、消防安全、社會治安、防汛抗臺等各領域工作,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,加快推進農村危舊房治理,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,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收官戰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建好用好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,開展信訪積案大化解行動,實現矛盾糾紛化解“最多跑一地”,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。
比拼項目
華昊水刺紡熔及復合型無紡布新材料項目
該項目位于龍港新城海景路與世紀大道路口,總投資3.8億元,占地86畝,總建筑面積6.9萬平方米,主要生產水刺及紡熔復合無紡布,可廣泛應用于外科口罩、手術服、防護服等醫療衛材領域。該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能5萬噸,主要特點有三:一是產業布局快。作為全國最大的包材無紡布企業,面對疫情,投入技改資金2億元,實現從低端民用向高端醫用轉型,并在今年四季度就可全面投產,有效助力疫情防控物資保障。二是引領作用強。作為全省“隱形冠軍”的代表,瞄準核心技術,對標國際先進。項目將填補我市無紡布行業在醫療、衛生領域的空白。三是綜合效益高。作為全市擬上市企業的主力軍,該項目可實現5億元產值、2000萬元稅收,給龍港帶來新智造、新動能的深刻變革,推動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。
富捷科技綠色智能印刷項目